政策|《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细分赛道专项规划》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7-24 访问次数:75
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细分赛道专项规划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落实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目标,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下,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奉贤新城选取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作为新城重点发展产业赛道。美丽健康产业主要包括“三品”行业,即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功效食品。
一、发展基础
(一)宏观环境研判
1.香妆美品产业
从国际来看,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是全球主要的化妆品集团,在化妆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从国内来看,化妆品主要集聚分布在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湖州、奉贤等区域,2030年中国化妆品产业市场规模将呈现显著增长,有望突破9000亿元。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以及审美意识、悦己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有望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创新药品产业
中药方面,中药新药获批品种数、申报上市品种数及申报临床品种数均呈逐年递增态势,新型中药品种将不断涌现。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中药工业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1.43万亿元,较目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生物药方面,全球生物药产业发展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生物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绝对主导者;第二梯队为中国、印度,有很强的跟踪模仿及工艺创新能力,在个别细分领域有原创能力;第三梯队为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几乎完全依赖技术与产品进口。市场规模方面,未来我国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接近1.3万亿元,尤其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体外诊断方面,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了以罗氏、丹纳赫、雅培、西门子为代表的行业第一梯队。预计203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将增长至人民币近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8%-12.2%之间,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3.功效食品产业
从国际来看,营养保健食品已形成成熟市场,美国市场是膳食营养补充剂全球第一大市场。从国内来看,尚处于成长期,我国已成为第二大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多点爆发。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保持6%左右的年均增速,功能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市场爆发式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8000亿元。
(二)新城产业基础
1.现有产业规模
东方美谷是全国唯一“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是全国首个入选3A级知名商标的区域品牌,品牌价值突破338亿元。东方美谷汇集品牌3000多个、美丽健康规上工业企业近300家。2024年,奉贤区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561.7亿元,增长3.6%,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0.2%,其中,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288.7亿元,增长4.2%,占全区此产业规上产值51.4%;奉贤区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131.95亿元,增长11.5%。其中,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74.3亿元,增长5.7%,占全区此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56.3%。
2.现有产业质量
(1)香妆美品产业
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以东方美谷园区和工业综合开发区等奉贤新城范围内的园区为重点承载空间。东方美谷园区作为上海市级美妆产业特色园区,吸引资生堂、欧莱雅、自然堂、百雀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在新城生根发芽。设立全国首家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国首个区级全功能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全国唯一中华商标协会化妆品产业专业委员会、全市首个化妆品注册备案咨询服务工作站。创新打造“东方美谷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东方美谷·美妆”入选时尚消费品市级特色产业园,“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成为国际知名的行业峰会,“上海市奉贤区化妆品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奉贤区化妆品产业规上产值144亿元,增长13.8%,其中,新城化妆品产业规上产值103亿元,增长16.4%,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71.6%。
(2)创新药品产业
中药以和黄药业、凯宝药业、雷允上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扎根奉贤,形成中药特色企业集群。生物药在疫苗领域,我区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代表企业;在血液制品领域,有莱士血液等企业;在重组蛋白领域,有谊众药业等企业;在基因细胞治疗领域,有拜朗生物、斯丹赛等企业;在医药服务外包方面,集聚了药明生物、凯莱英等龙头企业。体外诊断在分子诊断领域,我区有伯杰医疗、睿昂基因、源奇生物、亿康医学等代表企业;在血液诊断领域,有长岛生物等代表企业。
依托市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东方美谷·医药”和区级特色产业园区工业综合开发区东方美谷中医药产业园,引入“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2024年,奉贤区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24.9亿元,增幅1.4%。其中,新城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产值108亿元,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48.1%。
(3)功效食品产业
瞄准新兴消费需求,在金汇镇打造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东方美谷园区食品产业逐步壮大,鼎丰等焕发新生的老字号品牌、晨冠乳业等新锐国民品牌,还有皇誉等知名外资品牌初步集聚。2024年,奉贤区食品产业规上产值103.3亿元,增长3.9%。其中,新城食品产业规上产值45亿元,增长12.4%,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43.3%。
新城内,美丽健康产业内健康管理、时尚创意、运动装备类等其他产业规上产值共计32.7亿元。
3.现有产业生态
(1)研究机构、平台
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持续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新城转化,引入“校企产学研转化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已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规划建设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开展化妆品原料开发与应用、配方开发与工艺设计等服务,与上海百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杰立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同时为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助推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区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为19家,其中14家在新城范围内。19家孵化载体内,共有在孵企业及入驻企业(团队)超过600家,累计毕业企业142家,成功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同时筛选出3家孵化器作为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的培育储备。此外,新城范围内还集聚了药明全球生物创新药研发制药一体化中心、元宋生物重组溶瘤基因-病毒研发公共平台等一批企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2)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日臻完备,美丽健康产业已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研发生产营销能力。在上游供应方面,巴斯夫、帝斯曼等全球一线化妆品原料企业落户在奉贤。在研发方面,目前已有49家化妆品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合计专利超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100件,自然堂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产品方面,我区香妆美品产业基本涵盖当前主要化妆品细分领域,如上美、自然堂等企业深耕护肤品市场,橘宜、创元(玛丽黛佳)等企业深耕彩妆市场,如新、美乐家等企业专注洗护市场,上述企业都是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代工研发领域,拥有科丝美诗、澄穆等行业领军企业,此外还有不少企业从事更细分的行业,如优斐斯生物专注轻医美护肤细分赛道,是术后修复的业内领跑者。
(3)基金情况
截至2024年底,区管企业共发起设立或参与投向美丽健康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计12只,基金总规模63.31亿元,6家区管企业认缴出资额11.04亿元。截至2024年底,上述12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通过基金投资落地奉贤或关联企业落地奉贤的美丽健康产业企业合计17户,投资企业包括康码生物、臻格生物、泰楚生物等。
(三)面临挑战分析
在看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奉贤新城的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新城内美丽健康产业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及隐形冠军企业集聚仍显不足,高能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相对缺乏,现有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转型亟需进一步走深走实,融合化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水平总体不高,“微笑曲线”两端研发、销售等环节的延伸布局还不够;产业园区与漕河泾、张江等区域高能级园区相比,总体能级不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有待提高。三是产业新动能亟需进一步壮大,美丽健康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还不够显著,原料研发替代、AI等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企业品牌出海等方面的发展新动能还不够强劲。四是产业用地空间面临瓶颈,新城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产业用地已面临天花板,亟需加强低效存量用地盘活利用。
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奉调研时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锚定方向、把握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立足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大局,按照奉贤“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的城区定位,进一步凸显东方美谷产业品牌影响力,探索美丽健康全产业链的创新经济发展,推动建设世界级美丽健康产业高地。
(二)发展方向
聚焦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功效食品,全力打造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突破化妆品原料,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探索高端食品、特医食品等新兴消费需求发展新路径,构建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聚力打响东方美谷品牌、加速迈向“世界化妆品之都”。
1.挖掘品牌“新价值”,打造香妆美品产业集群
(1)建设新原料创新策源高地
推动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及应用。支持化妆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基因编辑、新型细胞培养、合成生物学等底层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研发以中药提取物、天然植物资源等新原料为主要功效成分的美妆产品,加速化妆品原料本土化进程。加强跨区域原料创新协同。依托东方美谷中国特色化妆品原材料基地联盟,加强跨地区产业合作,推动全国化妆品品牌方、研发方与原料方协同创新,完善国产化妆品全产业链。创新政策供给加速新原料上市。进一步支持新原料产品上市,力争建立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审评核查咨询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上级药监部门审评资源,为创新原料提供前置咨询、沟通交流、跟踪指导等服务,加速产业化落地。
(2)健全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对接平台。深化“八大中心”建设,聚焦化妆品产业关键环节,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原料、包材、检测等上下游产业链要素对接协作,补齐供应链短板,打通供需“内循环”。依托“央视东方美谷直播基地”,培育和扶持专业直播服务机构,鼓励美妆电商平台落位,搭建化妆品专业跨境电商展示销售平台。提升产业配套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优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审批流程,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人体皮肤斑贴试验、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批服务效率。支持搭建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平台,面向化妆品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检验检测专业服务。构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推动建立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共享机制,打造化妆品不良反应公共数据专区,提供对化妆品配方完善、安全风险控制等数据支持。
2.嫁接前沿“新技术”,打造创新药品产业集群
(1)大力发展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快布局生物制造产业。推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细胞设计、高通量筛选等使能技术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聚焦生物基材料、生物药、工业酶和关键化学品等领域,搭建产业链中试平台,开放应用场景和测试环境,促进生物制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发展。精准引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关键原材料、专用科学仪器、关键设备工艺突破。支持企业、科研(医疗)机构及行业组织,主导或参与样本采集、生产制备、质量检测、临床应用等行业标准、地方规范、国家标准、技术指南制定,填补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标准及监管要求空白。
(2)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高地
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依托东方美谷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科创孵化基地,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支持中医药企业拓展产业链,从研发到生产、销售,打造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创新。依托东方美谷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国家级中医药转化平台。鼓励中医药企业与化妆品、保健品等大健康企业合作,开发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等,拓展市场空间。
(3)提升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能级
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美谷一号”等平台为载体,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推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开发,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加快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布局。依托智慧医疗脑科学产业研究院,促进研究数据、模型、工具和计算资源共享,推进硬件进口依赖度高的环节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产业技术研发,打造自主可控的脑机接口产品。
(4)探索建设医美特色服务集聚区
探索建设医美特色服务集聚区,强化资源聚合,聚焦医美科技成果转化、医美产品研发制造、高精医美服务、“医美+新经济”等领域,形成研发创新、技术转化人才汇聚等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夯实“美丽健康生态圈”。推动医美产业“安全”与“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医疗美容跨部门综合监管,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模式。
3.激活消费“新空间”,打造功效食品产业集群
(1)加强高端食品产业集聚
加大健康类食品布局。以打造高端高质食品新高地为发展定位,加大0糖0卡、天然有机等健康属性的食品布局。进一步夯实水果、奶酪奶油、燕窝三大交易中心功能。加大保健食品布局。加大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保健食品领域布局,提升食品健康标准、风味水平,强化产品迭代能力。提升高端食品供应链能力。聚焦生鲜冷链及“中央厨房”,推动建立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辐射全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食品物流体系。
(2)做强宠物食品经济特色
加强多功能、个性化产品研发。支持领军企业聚焦不同品种、年龄、健康状况宠物的营养需求,突破精准营养配方技术,推进产品研发创新。推进宠物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强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运用,提供源头农牧场材料原料采购来源、检验检疫等信息溯源,加强原料配比、加工工艺参数、生产时间公开透明。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鼓励宠物食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团体标准。
(三)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提升核心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到2030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引领的高端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成为奉贤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主阵地。
产业规模实力稳步增长。力争到2030年,新城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5%左右,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新城规上工业产值40%左右,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高于全区规上服务业平均增速。
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围绕美丽健康细分赛道,推动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集聚,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打造涵盖功能性转化平台、概念验证平台、小试中试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内的创新生态体系。
产业发展生态逐步完善。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专业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营造更加便利的企业服务环境和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城融合更加优良。
产业双化协同成效显著。加快美丽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一批中小企业上平台上云,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推进绿色工业园区、零碳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打造典型示范应用的绿色制造标杆工厂。
(四)空间格局
依托奉贤当前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未来用地需求,同步考虑龙头企业分布、区位条件、载体空间、公共配套等因素,着力打造“一轴四擎”的奉贤新城美丽健康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1.“一轴”聚核
以“东方美谷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重点依托轨交5号线交通优势和东方美谷品牌优势,有机串联生态、科创、产业、生活空间,推动奉贤新城辐射联动邬桥工业园区、庄行工业园区、金汇工业园区等区域,优化布局科创功能平台,推动东方美谷大道成为企业总部、研发、销售集聚地,成为发展新兴产业、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轴线。
2.“四擎”联动
工业综合开发区:发挥市级开发区品牌优势,通过龙头企业招引、科创平台建设、低效用地盘活、加强“园中园”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等举措,大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全面提升园区亩均产出效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城市、文化、绿色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地。
东方美谷核心区:发挥“上海南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品牌效应,着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张江高新区奉贤园,借助“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以及产业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张江溢出效应,着力引进美丽健康产业相关项目,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多功能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数字江海园区(海归小镇):依托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奉贤·生物科技),聚焦生物科技,围绕AI赋能下“1+X”产业特色(“1”即“生物科技”,“X”即瞄准智能终端为主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南桥江海园区:深入推进产业园区转型,深化“基金+基地+产业”的“南桥模式”,统筹推进科创和产业融合、园区和城市融合,加快推动临港南桥创新智造产业园建设。重点依托“美谷一号”等载体,着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美丽健康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
三、发展策略
(一)产业集群打造专题
1.集聚高能级总部企业
完善美丽健康产业工作专班机制,绘制美丽健康产业地图,围绕香妆美品等细分赛道开展专项推介、对接洽谈、研判评估、协同保障等举措,加快重点项目落地。结合国内外重点会展招商活动计划,积极开展美丽健康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请进来”“走出去”招商力度。
2.产业链强链
加大“链主”企业支持力度,完善主要领导与重点企业“一对一”对接机制,加强“链长”协调功能,依托凯莱英生物药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等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更好发挥领军企业出题者作用,由企业用户参与研发选题、挑选攻关任务团队、评价科研成果的新方式。支持“链主”扩容升级,在项目审批、土地空间、人才服务、金融扶持、关键环节配套等方面对“链主”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内生发展或外向并购进行生产扩容、产业延伸。
3.产业链延链
构建立体品牌矩阵,持续办好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加大国际一线品牌引进力度。着力研究东方美谷品牌市场化运营的有效路径,完善东方美谷商标许可使用规则,实现企业自有品牌与东方美谷品牌的良性互动。完善“国潮”“中华汉妆”“中医药”概念发展,开展新产品新品牌培育库建设,探索建立新锐品牌创新机制。实施“品牌出海”计划,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速本土品牌全球化布局。鼓励生产在东方美谷地区但总部在其他区域的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母子工厂”等方式,实现生产资源对接和生产过程协同。
(二)产业创新支持专题
1.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上海市农科院等研究机构为基础,打造更加健全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南上海科创中心等产教融合先行启动区建设,发挥区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联盟、产教融合联盟等协同创新模式。支持企业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公共研发平台和中试平台,引导高校院所将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推动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力争打造1-2家全市高质量孵化器。
2.夯实产业平台基础
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美丽健康科技成果信息库,开展成果筛选、评估、推介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强产业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企业对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集成创新平台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重点、供应链安全堵点精准布局,搭建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新兴前沿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水平。
3.促进“三品”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强链、延链、补链,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原料、包材、检测等上下游产业链要素对接协作,推动东方美谷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和功效食品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发挥药妆融合、药食同源的协同效应,深入研究生物工程学、合成生物学、皮肤科学、中医药等医学前沿科研成果在化妆品、食品领域的应用,持续助力跨界融合创新,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三)产业协同发展专题
1.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力度,带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掌控产品价值链核心与品牌终端渠道。探索设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美丽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实验室,加速先进技术融合应用。推动设立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审评核查咨询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吸引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所等设立奉贤分支机构,以完善产业服务生态,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
2.做强品牌渠道
支持东方美谷化妆品企业持续开展新品发布、新展首秀活动,吸引更多首店新品落地,鼓励建立虚拟销售互动功能,丰富消费体验。依托“央视东方美谷直播基地”“美谷一号直播平台基地”“美谷美购·跨境购”平台,搭建化妆品专业跨境电商展示销售直播平台。加快东方美谷产业与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在产品功能、包装、设计等方面领先的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原创设计能力。
3.深化产业融合
高质量发展合同外包服务,深化“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合同研发(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等服务,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聚焦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以“提升能级、建设平台、招引龙头”为抓手,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聚集发展,打造特色软信业产业园。
(四)产业生态营造专题
1.促进人才集聚引领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借助“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和平台,实现“双招双引”。聚焦用人主体需求,统筹用好安居、落户等人才政策,营造良好人才环境。打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以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项目为载体,加大对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助推职业学校“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产业人才。
2.打造特色场景样板工程
建设示范性场景矩阵,依托东方美谷核心载体,聚焦“医、药、养、美”等领域,探索建设AI皮肤健康管理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街区、芳香文化体验街区、智慧康养社区等标杆场景。推动公共资源开放,探索开放区内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设立“场景试验特区”,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康复辅具、环境健康监测系统等产品的场景验证。构建场景商业化闭环,推动需求导向的场景转化,探索建立“场景实验室-中试基地-商业推广”三级验证体系,针对抗衰美容、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联合中山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机构制定场景技术标准。
3.加强金融基金支持
探索围绕重点产业需求设立美丽健康专项产业基金,发挥市区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资本链带动创新链、做强产业链,推广落实“基金+基地+产业”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探索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新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与临港核心的多元联动,尤其是延伸生物医药产业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深化品牌园区合作,打造“区区合作”样板,探索在“细分赛道产业生态”“产、教、城融合和跨界融合”等领域打造合作新标杆,借此推动奉贤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加强与长三角区域联动,打造美丽健康长三角产业联盟,促进跨区域协同配套,放大奉贤东方美谷品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构建市区协作机制
构建两级专班联动体系,市级专班聚焦指导协调与资源要素保障,发挥顶层规划与跨区域资源调配优势;区级专班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围绕美丽健康产业精准施策。区级层面严格落实“一赛道一方案”要求,由区委书记担任专班负责人,统筹产业创新发展、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全链条工作。依托区区结对工作机制,深化与徐汇区的产业协作联动、跨区产业交流,持续推动两区国企合作,协商建立招商联动机制。
(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定制化、精准化、便利化服务,提升免申即享比率,逐步实现政策直享、服务直达、诉求直通。围绕企业在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科技研发、产品出口等关键环节的诉求,深入调研分析,制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从拓宽市场渠道、强化人才支撑、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三)优化政策保障体系
聚焦美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出题、政府搭台、高校解题”机制,推动领军企业牵头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技术转移交易,推动一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和发展;加大对优质项目建设投产支持,推进“零增地技改”,推动强链补链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持续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支持传统园区改造升级,加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推进M0用地政策实施,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完善统计指标监测
立足奉贤新城特点,制定美丽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按季度、年度收集分析数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定期优化调整指标体系,为新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切实发挥监测分析对提升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首位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
政策来源:上海奉贤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
项目申报办公室:李老师
电话/微信:15901996329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权威的产业政策辅导服务平台,指导企业申请各类政府无偿资助专项资金,包括上海市科委、经信委、发改委、商委、科创办以及各区部门项目,专业申报,重点立项。
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细分赛道专项规划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落实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品牌之都”目标,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下,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奉贤新城选取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作为新城重点发展产业赛道。美丽健康产业主要包括“三品”行业,即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功效食品。
一、发展基础
(一)宏观环境研判
1.香妆美品产业
从国际来看,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是全球主要的化妆品集团,在化妆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从国内来看,化妆品主要集聚分布在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湖州、奉贤等区域,2030年中国化妆品产业市场规模将呈现显著增长,有望突破9000亿元。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以及审美意识、悦己意识增强等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消费有望持续攀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2.创新药品产业
中药方面,中药新药获批品种数、申报上市品种数及申报临床品种数均呈逐年递增态势,新型中药品种将不断涌现。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中药工业市场规模有望提升至1.43万亿元,较目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生物药方面,全球生物药产业发展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生物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绝对主导者;第二梯队为中国、印度,有很强的跟踪模仿及工艺创新能力,在个别细分领域有原创能力;第三梯队为大多数亚非拉国家,几乎完全依赖技术与产品进口。市场规模方面,未来我国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接近1.3万亿元,尤其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体外诊断方面,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了以罗氏、丹纳赫、雅培、西门子为代表的行业第一梯队。预计203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将增长至人民币近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8%-12.2%之间,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3.功效食品产业
从国际来看,营养保健食品已形成成熟市场,美国市场是膳食营养补充剂全球第一大市场。从国内来看,尚处于成长期,我国已成为第二大市场也是增速最快的市场,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多点爆发。从市场规模来看,预计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保持6%左右的年均增速,功能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等市场爆发式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8000亿元。
(二)新城产业基础
1.现有产业规模
东方美谷是全国唯一“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是全国首个入选3A级知名商标的区域品牌,品牌价值突破338亿元。东方美谷汇集品牌3000多个、美丽健康规上工业企业近300家。2024年,奉贤区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561.7亿元,增长3.6%,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0.2%,其中,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288.7亿元,增长4.2%,占全区此产业规上产值51.4%;奉贤区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131.95亿元,增长11.5%。其中,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74.3亿元,增长5.7%,占全区此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56.3%。
2.现有产业质量
(1)香妆美品产业
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以东方美谷园区和工业综合开发区等奉贤新城范围内的园区为重点承载空间。东方美谷园区作为上海市级美妆产业特色园区,吸引资生堂、欧莱雅、自然堂、百雀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在新城生根发芽。设立全国首家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全国首个区级全功能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全国唯一中华商标协会化妆品产业专业委员会、全市首个化妆品注册备案咨询服务工作站。创新打造“东方美谷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东方美谷·美妆”入选时尚消费品市级特色产业园,“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成为国际知名的行业峰会,“上海市奉贤区化妆品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奉贤区化妆品产业规上产值144亿元,增长13.8%,其中,新城化妆品产业规上产值103亿元,增长16.4%,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71.6%。
(2)创新药品产业
中药以和黄药业、凯宝药业、雷允上等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扎根奉贤,形成中药特色企业集群。生物药在疫苗领域,我区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代表企业;在血液制品领域,有莱士血液等企业;在重组蛋白领域,有谊众药业等企业;在基因细胞治疗领域,有拜朗生物、斯丹赛等企业;在医药服务外包方面,集聚了药明生物、凯莱英等龙头企业。体外诊断在分子诊断领域,我区有伯杰医疗、睿昂基因、源奇生物、亿康医学等代表企业;在血液诊断领域,有长岛生物等代表企业。
依托市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东方美谷·医药”和区级特色产业园区工业综合开发区东方美谷中医药产业园,引入“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2024年,奉贤区生物医药产业完成规上产值224.9亿元,增幅1.4%。其中,新城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产值108亿元,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48.1%。
(3)功效食品产业
瞄准新兴消费需求,在金汇镇打造国际健康食品产业园,东方美谷园区食品产业逐步壮大,鼎丰等焕发新生的老字号品牌、晨冠乳业等新锐国民品牌,还有皇誉等知名外资品牌初步集聚。2024年,奉贤区食品产业规上产值103.3亿元,增长3.9%。其中,新城食品产业规上产值45亿元,增长12.4%,占全区该产业规上产值43.3%。
新城内,美丽健康产业内健康管理、时尚创意、运动装备类等其他产业规上产值共计32.7亿元。
3.现有产业生态
(1)研究机构、平台
持续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持续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新城转化,引入“校企产学研转化示范基地”“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已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规划建设上海东方美谷产业研究院,开展化妆品原料开发与应用、配方开发与工艺设计等服务,与上海百好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杰立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同时为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助推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区市级及以上孵化载体为19家,其中14家在新城范围内。19家孵化载体内,共有在孵企业及入驻企业(团队)超过600家,累计毕业企业142家,成功孵化了一批明星企业。同时筛选出3家孵化器作为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的培育储备。此外,新城范围内还集聚了药明全球生物创新药研发制药一体化中心、元宋生物重组溶瘤基因-病毒研发公共平台等一批企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2)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日臻完备,美丽健康产业已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研发生产营销能力。在上游供应方面,巴斯夫、帝斯曼等全球一线化妆品原料企业落户在奉贤。在研发方面,目前已有49家化妆品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合计专利超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超100件,自然堂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产品方面,我区香妆美品产业基本涵盖当前主要化妆品细分领域,如上美、自然堂等企业深耕护肤品市场,橘宜、创元(玛丽黛佳)等企业深耕彩妆市场,如新、美乐家等企业专注洗护市场,上述企业都是各个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在代工研发领域,拥有科丝美诗、澄穆等行业领军企业,此外还有不少企业从事更细分的行业,如优斐斯生物专注轻医美护肤细分赛道,是术后修复的业内领跑者。
(3)基金情况
截至2024年底,区管企业共发起设立或参与投向美丽健康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计12只,基金总规模63.31亿元,6家区管企业认缴出资额11.04亿元。截至2024年底,上述12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通过基金投资落地奉贤或关联企业落地奉贤的美丽健康产业企业合计17户,投资企业包括康码生物、臻格生物、泰楚生物等。
(三)面临挑战分析
在看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奉贤新城的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新城内美丽健康产业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及隐形冠军企业集聚仍显不足,高能级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相对缺乏,现有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转型亟需进一步走深走实,融合化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水平总体不高,“微笑曲线”两端研发、销售等环节的延伸布局还不够;产业园区与漕河泾、张江等区域高能级园区相比,总体能级不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有待提高。三是产业新动能亟需进一步壮大,美丽健康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还不够显著,原料研发替代、AI等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企业品牌出海等方面的发展新动能还不够强劲。四是产业用地空间面临瓶颈,新城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生活、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产业用地已面临天花板,亟需加强低效存量用地盘活利用。
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奉调研时的部署要求,坚定信心、锚定方向、把握机遇,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立足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大局,按照奉贤“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的城区定位,进一步凸显东方美谷产业品牌影响力,探索美丽健康全产业链的创新经济发展,推动建设世界级美丽健康产业高地。
(二)发展方向
聚焦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功效食品,全力打造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突破化妆品原料,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探索高端食品、特医食品等新兴消费需求发展新路径,构建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聚力打响东方美谷品牌、加速迈向“世界化妆品之都”。
1.挖掘品牌“新价值”,打造香妆美品产业集群
(1)建设新原料创新策源高地
推动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及应用。支持化妆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基因编辑、新型细胞培养、合成生物学等底层技术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研发以中药提取物、天然植物资源等新原料为主要功效成分的美妆产品,加速化妆品原料本土化进程。加强跨区域原料创新协同。依托东方美谷中国特色化妆品原材料基地联盟,加强跨地区产业合作,推动全国化妆品品牌方、研发方与原料方协同创新,完善国产化妆品全产业链。创新政策供给加速新原料上市。进一步支持新原料产品上市,力争建立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审评核查咨询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上级药监部门审评资源,为创新原料提供前置咨询、沟通交流、跟踪指导等服务,加速产业化落地。
(2)健全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搭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对接平台。深化“八大中心”建设,聚焦化妆品产业关键环节,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原料、包材、检测等上下游产业链要素对接协作,补齐供应链短板,打通供需“内循环”。依托“央视东方美谷直播基地”,培育和扶持专业直播服务机构,鼓励美妆电商平台落位,搭建化妆品专业跨境电商展示销售平台。提升产业配套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优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审批流程,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人体皮肤斑贴试验、人体试用试验安全性评价资质审批服务效率。支持搭建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平台,面向化妆品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检验检测专业服务。构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推动建立化妆品不良反应数据共享机制,打造化妆品不良反应公共数据专区,提供对化妆品配方完善、安全风险控制等数据支持。
2.嫁接前沿“新技术”,打造创新药品产业集群
(1)大力发展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
加快布局生物制造产业。推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细胞设计、高通量筛选等使能技术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聚焦生物基材料、生物药、工业酶和关键化学品等领域,搭建产业链中试平台,开放应用场景和测试环境,促进生物制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发展。精准引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关键原材料、专用科学仪器、关键设备工艺突破。支持企业、科研(医疗)机构及行业组织,主导或参与样本采集、生产制备、质量检测、临床应用等行业标准、地方规范、国家标准、技术指南制定,填补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标准及监管要求空白。
(2)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高地
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依托东方美谷等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科创孵化基地,形成中医药产业集群。支持中医药企业拓展产业链,从研发到生产、销售,打造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创新。依托东方美谷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国家级中医药转化平台。鼓励中医药企业与化妆品、保健品等大健康企业合作,开发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等,拓展市场空间。
(3)提升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能级
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美谷一号”等平台为载体,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推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开发,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加快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布局。依托智慧医疗脑科学产业研究院,促进研究数据、模型、工具和计算资源共享,推进硬件进口依赖度高的环节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领域产业技术研发,打造自主可控的脑机接口产品。
(4)探索建设医美特色服务集聚区
探索建设医美特色服务集聚区,强化资源聚合,聚焦医美科技成果转化、医美产品研发制造、高精医美服务、“医美+新经济”等领域,形成研发创新、技术转化人才汇聚等产业集群优势,不断夯实“美丽健康生态圈”。推动医美产业“安全”与“创新”双轮驱动,探索医疗美容跨部门综合监管,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模式。
3.激活消费“新空间”,打造功效食品产业集群
(1)加强高端食品产业集聚
加大健康类食品布局。以打造高端高质食品新高地为发展定位,加大0糖0卡、天然有机等健康属性的食品布局。进一步夯实水果、奶酪奶油、燕窝三大交易中心功能。加大保健食品布局。加大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等保健食品领域布局,提升食品健康标准、风味水平,强化产品迭代能力。提升高端食品供应链能力。聚焦生鲜冷链及“中央厨房”,推动建立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辐射全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食品物流体系。
(2)做强宠物食品经济特色
加强多功能、个性化产品研发。支持领军企业聚焦不同品种、年龄、健康状况宠物的营养需求,突破精准营养配方技术,推进产品研发创新。推进宠物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强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运用,提供源头农牧场材料原料采购来源、检验检疫等信息溯源,加强原料配比、加工工艺参数、生产时间公开透明。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鼓励宠物食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团体标准。
(三)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提升核心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到2030年,基本建成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智能引领的高端产业发展的新标杆,成为奉贤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极、主阵地。
产业规模实力稳步增长。力争到2030年,新城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5%左右,美丽健康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新城规上工业产值40%左右,新城美丽健康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高于全区规上服务业平均增速。
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围绕美丽健康细分赛道,推动高水平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集聚,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打造涵盖功能性转化平台、概念验证平台、小试中试基地、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内的创新生态体系。
产业发展生态逐步完善。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专业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营造更加便利的企业服务环境和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城融合更加优良。
产业双化协同成效显著。加快美丽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一批中小企业上平台上云,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商,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推进绿色工业园区、零碳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打造典型示范应用的绿色制造标杆工厂。
(四)空间格局
依托奉贤当前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未来用地需求,同步考虑龙头企业分布、区位条件、载体空间、公共配套等因素,着力打造“一轴四擎”的奉贤新城美丽健康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1.“一轴”聚核
以“东方美谷大道”为城市发展主轴,重点依托轨交5号线交通优势和东方美谷品牌优势,有机串联生态、科创、产业、生活空间,推动奉贤新城辐射联动邬桥工业园区、庄行工业园区、金汇工业园区等区域,优化布局科创功能平台,推动东方美谷大道成为企业总部、研发、销售集聚地,成为发展新兴产业、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轴线。
2.“四擎”联动
工业综合开发区:发挥市级开发区品牌优势,通过龙头企业招引、科创平台建设、低效用地盘活、加强“园中园”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等举措,大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全面提升园区亩均产出效益,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城市、文化、绿色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地。
东方美谷核心区:发挥“上海南郊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上海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品牌效应,着力发展美丽健康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张江高新区奉贤园,借助“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以及产业优惠政策,积极承接张江溢出效应,着力引进美丽健康产业相关项目,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多功能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
数字江海园区(海归小镇):依托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奉贤·生物科技),聚焦生物科技,围绕AI赋能下“1+X”产业特色(“1”即“生物科技”,“X”即瞄准智能终端为主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南桥江海园区:深入推进产业园区转型,深化“基金+基地+产业”的“南桥模式”,统筹推进科创和产业融合、园区和城市融合,加快推动临港南桥创新智造产业园建设。重点依托“美谷一号”等载体,着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美丽健康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
三、发展策略
(一)产业集群打造专题
1.集聚高能级总部企业
完善美丽健康产业工作专班机制,绘制美丽健康产业地图,围绕香妆美品等细分赛道开展专项推介、对接洽谈、研判评估、协同保障等举措,加快重点项目落地。结合国内外重点会展招商活动计划,积极开展美丽健康产业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请进来”“走出去”招商力度。
2.产业链强链
加大“链主”企业支持力度,完善主要领导与重点企业“一对一”对接机制,加强“链长”协调功能,依托凯莱英生物药CDMO研发及商业化生产基地等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更好发挥领军企业出题者作用,由企业用户参与研发选题、挑选攻关任务团队、评价科研成果的新方式。支持“链主”扩容升级,在项目审批、土地空间、人才服务、金融扶持、关键环节配套等方面对“链主”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内生发展或外向并购进行生产扩容、产业延伸。
3.产业链延链
构建立体品牌矩阵,持续办好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加大国际一线品牌引进力度。着力研究东方美谷品牌市场化运营的有效路径,完善东方美谷商标许可使用规则,实现企业自有品牌与东方美谷品牌的良性互动。完善“国潮”“中华汉妆”“中医药”概念发展,开展新产品新品牌培育库建设,探索建立新锐品牌创新机制。实施“品牌出海”计划,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速本土品牌全球化布局。鼓励生产在东方美谷地区但总部在其他区域的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母子工厂”等方式,实现生产资源对接和生产过程协同。
(二)产业创新支持专题
1.完善产教融合机制
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上海市农科院等研究机构为基础,打造更加健全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南上海科创中心等产教融合先行启动区建设,发挥区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联盟、产教融合联盟等协同创新模式。支持企业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公共研发平台和中试平台,引导高校院所将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推动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力争打造1-2家全市高质量孵化器。
2.夯实产业平台基础
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美丽健康科技成果信息库,开展成果筛选、评估、推介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强产业化服务,引导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企业对接,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集成创新平台优势,围绕产业链布局重点、供应链安全堵点精准布局,搭建创新平台,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提升新兴前沿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水平。
3.促进“三品”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强链、延链、补链,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原料、包材、检测等上下游产业链要素对接协作,推动东方美谷香妆美品、创新药品和功效食品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发挥药妆融合、药食同源的协同效应,深入研究生物工程学、合成生物学、皮肤科学、中医药等医学前沿科研成果在化妆品、食品领域的应用,持续助力跨界融合创新,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三)产业协同发展专题
1.推动产业升级
加大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力度,带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掌控产品价值链核心与品牌终端渠道。探索设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美丽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实验室,加速先进技术融合应用。推动设立上海东方美谷化妆品审评核查咨询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吸引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所等设立奉贤分支机构,以完善产业服务生态,推动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
2.做强品牌渠道
支持东方美谷化妆品企业持续开展新品发布、新展首秀活动,吸引更多首店新品落地,鼓励建立虚拟销售互动功能,丰富消费体验。依托“央视东方美谷直播基地”“美谷一号直播平台基地”“美谷美购·跨境购”平台,搭建化妆品专业跨境电商展示销售直播平台。加快东方美谷产业与创意设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在产品功能、包装、设计等方面领先的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原创设计能力。
3.深化产业融合
高质量发展合同外包服务,深化“东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发展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生命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合同研发(CRO)、合同研发生产(CDMO)等服务,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聚焦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以“提升能级、建设平台、招引龙头”为抓手,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聚集发展,打造特色软信业产业园。
(四)产业生态营造专题
1.促进人才集聚引领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借助“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和平台,实现“双招双引”。聚焦用人主体需求,统筹用好安居、落户等人才政策,营造良好人才环境。打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以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项目为载体,加大对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助推职业学校“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企业需求培养产业人才。
2.打造特色场景样板工程
建设示范性场景矩阵,依托东方美谷核心载体,聚焦“医、药、养、美”等领域,探索建设AI皮肤健康管理中心、中医药文化体验街区、芳香文化体验街区、智慧康养社区等标杆场景。推动公共资源开放,探索开放区内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设立“场景试验特区”,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康复辅具、环境健康监测系统等产品的场景验证。构建场景商业化闭环,推动需求导向的场景转化,探索建立“场景实验室-中试基地-商业推广”三级验证体系,针对抗衰美容、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联合中山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等机构制定场景技术标准。
3.加强金融基金支持
探索围绕重点产业需求设立美丽健康专项产业基金,发挥市区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和产业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引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资本链带动创新链、做强产业链,推广落实“基金+基地+产业”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探索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新方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推动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与临港核心的多元联动,尤其是延伸生物医药产业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深化品牌园区合作,打造“区区合作”样板,探索在“细分赛道产业生态”“产、教、城融合和跨界融合”等领域打造合作新标杆,借此推动奉贤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加强与长三角区域联动,打造美丽健康长三角产业联盟,促进跨区域协同配套,放大奉贤东方美谷品牌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一)构建市区协作机制
构建两级专班联动体系,市级专班聚焦指导协调与资源要素保障,发挥顶层规划与跨区域资源调配优势;区级专班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围绕美丽健康产业精准施策。区级层面严格落实“一赛道一方案”要求,由区委书记担任专班负责人,统筹产业创新发展、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全链条工作。依托区区结对工作机制,深化与徐汇区的产业协作联动、跨区产业交流,持续推动两区国企合作,协商建立招商联动机制。
(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定制化、精准化、便利化服务,提升免申即享比率,逐步实现政策直享、服务直达、诉求直通。围绕企业在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科技研发、产品出口等关键环节的诉求,深入调研分析,制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从拓宽市场渠道、强化人才支撑、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三)优化政策保障体系
聚焦美丽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研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出题、政府搭台、高校解题”机制,推动领军企业牵头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技术转移交易,推动一批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地和发展;加大对优质项目建设投产支持,推进“零增地技改”,推动强链补链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持续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支持传统园区改造升级,加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推进M0用地政策实施,强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完善统计指标监测
立足奉贤新城特点,制定美丽健康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按季度、年度收集分析数据,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定期优化调整指标体系,为新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切实发挥监测分析对提升奉贤新城美丽健康产业首位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
项目申报办公室:李老师
电话/微信:15901996329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权威的产业政策辅导服务平台,指导企业申请各类政府无偿资助专项资金,包括上海市科委、经信委、发改委、商委、科创办以及各区部门项目,专业申报,重点立项。
